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學費高低與助學貸款討論----失衡的教育補貼政策

每次開學的日子接近,學費問題總是會被拿出來砲轟,到了畢業季節又有一堆苦命的學生再高喊一畢業就要面對龐大的就學貸款還款壓力。這邊筆者試著將國外政府的作法,將這兩個政策連結,互相建立指標,來創造雙贏的局面。
  • 到底台灣的學費是貴還是便宜:

在台灣主要是以考試分數的高低來決定該學生是否能進入某所大學,所以學費就習慣性得要求公立大學士一個價錢,私立大學是一個價錢,然後在依文科、理科、工科...等上下微調來確定最終的學費,這樣的齊一式學費真的公平嗎?而這學費到底是貴還是便宜?有沒有指標可以衡量?
這邊試者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問題,假設今天不要用考試來篩選學生,所有的學校科系開放讓大家選擇,在選擇前只公布各學校科系的學費。筆著相信特別是醫學系,就算學費暴漲個三倍,還是早早招生滿額,文學院的中文系打到三折還要拜託學生來念。所以學費真的很貴嗎?對文學院來講真的是超貴,但這些系其實已經台灣收費最便宜的科系。那學費真的便宜嗎?對醫學系來講真的是超便宜,但這卻是台灣目前收費最貴的系。

  • 世界各國的學費政策 :
這幾年香港、大陸陸續以高薪挖走台灣的優秀教授 ,台灣這邊大學教授的薪資還是停留在那萬年不變的按資歷敘薪,齊頭式的假平等真的好嗎?

以美國為例,維持一定比例的公立大學以低學費照顧一般市民需求,私立大學並不設限學費上限,知名的私立大學往往學費驚人,但並不會影響到其招生,主要是因為師資陣容。即時是公立大學,在那邊副教授的薪水高於正教授薪水是很常見的事,主要是他們認為請業界的優秀人才回來教書,可以讓在學的學生更瞭解畢業後業界所需的技術,這些人也許學術地位不如正教授但是想請他們貢獻業界經驗,也要有接近他們在外面上班薪水。在德國,理工學院的教師還要求有一定的業界經驗才能回校教書。而這些成本必然反映在學生的學費上。

說真的,學費貴不貴,真的不是主要問題,畢業後的工作能不能順利補回之前所繳的學費才是重點。以理工科來說,如果有學校願意將竹科各大廠的研發主管找來教書,學費就算漲個幾倍,相信大家還是擠破頭報名,現在台灣的學費之所以被大家認為貴,就是太多學校混在那個齊頭式學費之下,所以學校也只請的起沒有工作經驗的老師來教書,老師沒經驗,教出來的學生自然無法適應社會,沒有信心能還的起學貸,自然就會認為學費好貴。
  • 學貸政策對年輕人是阻力還是助力:
台灣目前是針對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在學期間的利息補貼,一旦畢業,排除當兵時間,就必須開始還款並啟動計息。出發點的用意不錯,原本對年輕人應該是個助力,但是在整個大環境下,對於弱勢族群已經成為一種阻力。

利息的補貼,讓中產階級產生不貸白不貸,排擠了教育部其他的預算(民國99年教育部公布的數字是一年40億台幣)。讓弱勢者以為學費暫時有人擋著不用代價,再加上台灣人想要有高學歷思維,讓學店型學校有混水摸魚的機會,等學生發現無法學有所用,畢業後還沒找到工作,就面臨還款的壓力,就更無法靜下心來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只要有工作就去做,當然就被老闆欺壓,降低給付薪水,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阻力:沒錢的不知道該怎麼還,有錢的反正政府還在補貼部分利息,慢慢還就好

  • 澳洲助學貸款的比較:
筆者比較收熟悉的是澳洲學貸政策,他們認為年輕人到這一階段已經是獨立的個體,要為自己負責,所以在申請上並沒有資格的限制,但也沒有所謂的利息補貼。比較特別的是在於還款的處理,澳洲的學貸是畢業後找到工作,由工作公司直接扣一定比率薪資來還,直到還完為止,若是因故無法工作,或是暫使失業,這其間並不會要求你還,甚至說當一輩子的家庭主婦,到老死不還也沒關係。

簡單的說,就是等你有工作,在不影響你的生活狀況下,扣一定比例薪水慢慢還,不像台灣有還款的壓力存在。就經費的使用上來說,台灣的利息補貼方案是大家有獎,對真正弱勢的幫助有限,澳洲則是把經費集中無法工作的弱勢族群。
  • 將學貸與學費政策掛勾--幫助學生選擇,也幫助政府管理學校發展。
是的,相對於政府目前宣稱明年開始又要延緩還款期限,宣稱如果二十八歲取得博士學位,就學貸款甚至可以還到七十二歲。我只能說灑錢不是這樣灑的,一個唸完博士的人,政府要幫他補貼44年的利息,讓他來慢慢還錢,到底他念拿個科系,是不是該把這個學校裁掉才是真的。

這邊我建議以下兩個作法:
  1. 比照澳洲助學貸款,任何人都可申請,不補助利息, 由工作公司直接扣一定比率薪資來還。
  2. 在每年大學招生的時候,公布該校該科系學費,以及使用學貸的人平均年薪,平均幾年還款。 
以澳洲的作法,參考政府每年依目前作法的學貸需要超過40億的利息支出,假設平均每個人學貸50萬,可以應付 8000人讀完書,終其一生沒有工作的呆帳損失,以目前台灣一個年齡層約20萬人,之後還在陸續減少,假設全部都貸,那就是4%人口完全不工作才會耗盡這每年的40億,更何況因為要付利息,不會有這麼多人動用學貸,政府的呆帳損失其實根本不需要40億,而這些人可能是之後生病,或者被學店騙了,找不到是適合工作,當然也包含一些全職的家庭主婦,但至少勢將來的弱勢族群,總比目前的方案,貸越多補助越多,通常是醫生,碩博士等的強勢族群要好。

另外直接從工作公司直接扣一定比率薪資來還,政府可以清楚的掌握該學校科系的畢業生薪資狀況,平均多少年還款的指標,不但對公立學校可以適當的調整不同科系學費差別,對私立學校也可以鬆手放開學費的限制,讓他們有更多的特色來吸引學生。對於太離譜的科系,政府可以清楚的知道該系訓練的學生,遠超過社會需求,需要減少招生。

對於學生來講,在讀書之前,就可以知道選讀該系,在未來平均幾年可以還完學貸,需要44年來還的,不如早早去就業,不要在那邊浪費人生讀書 ,而該項指標也可清楚的看出學校的學費是真的很貴,還是真的很便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